文
荣荣
编辑:钟毓
如今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少,因此当一对夫妇打算生宝宝的那刻起,从备孕到生产,从孩子学习翻身、爬行、站立、走路,到后面的学说话,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孩子的每一个成长过程,父母都倾尽全力,想要为孩子做最好的准备,以最好的方式迎接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古代的“孟母三迁”曾感动了很多的人,可以说成了母亲教育孩子的典范,但是如今的父母,别说“三千”,就是“五迁”“十迁”也在所不惜。但是为了孩子付出的越多,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就越大,有些父母把期待放在心里,放在对孩子的关怀上,对孩子的爱上,但是有些父母则把这种期待放在行动上,他们希望孩子必须是个听话的孩子,而一个听话的孩子必须要按照他们规划的路线走,接受他们的“控制”,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者会把孩子培养成“妈宝男”“妈宝女”,或者就把孩子培养成叛逆的孩子。
很多教育专家在不断的强调,父母不应该控制子女,但是还是有一些父母,为了彰显家长的权威,将孩子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鼓掌中,那么这些父母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在家庭教育中,为何有些家长总是摆脱不掉“控制”的心态。
有一部分家长之所以喜欢“控制”孩子,是因为他们仍然秉承着“棒棍之下出孝子”的封建思想,或许是因为他们就是接受了这样的教育方式,或者父母本身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因此只能延续老一辈的教育观念。
但是,这种教育关键或许在以前确实教育出了不少有出息的女子,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的视野和所接受的知识面都比以前要宽了,他们根本无法忍受自己还成长在封建思想的家庭。因此,对于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一定不是和谐的,甚至是相当不和谐的。
还有一部分父母总是想要“控制”孩子,是因为他们的虚荣心在作祟,他们的攀比心理想要让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听话。
而父母所理解的“听话”,就是孩子的一切动向、思想都掌控在父母手中。甚至有些父母为了激励孩子,让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经过会告诫子女“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多听话”。其实,父母的这种教育方法不见得会让孩子越来越听话,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或者对父母越来越厌烦。
而大多数父母想要“控制”孩子,其实还是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自己吃过的米比孩子吃过的盐还多,自己走过的桥比孩子走过的路还多,因此,父母认为听自己的总没错,这也就是很多父母长挂嘴边的“我不会害你”。
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真正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又有多少父母了解和支持。所以,在很多父母认为“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同时,多少孩子真正感受到了父母的好,他们只会感到束缚,感到压力,他们只想反抗,只想脱离父母的控制。
有一些父母想要把孩子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很大一部分心理是想保护他们,害怕他们受到伤害,就像袋鼠妈妈一样,他们会把小袋鼠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去保护他们。而父母也一样,他们也为了保护孩子,把孩子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是不知道原来这种保护也会令孩子感到不适,手握的太紧也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亲子教育十分重要,它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学校教育或者其他,但是亲子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并不是只要是亲子关系,就可以用家长的威严去教育孩子。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先考虑一下,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所以,虽然有些家长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好,别的家长用了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比如性格软弱的孩子,他们更愿意被家长控制,因为这样更有安全感,可是对于有主见、爱自由的孩子,家长这种“控制性”教育就需要再斟酌一下了。
—END—
参考内容:
《教育周刊》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shuadw.com/xjjj/1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