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出生以来,我们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也就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相处得很愉快,有时候,会觉得相处得很不舒服。这时,我们会发现,许多信息都会指向一处,那就是许多人都会说能把各种关系都能处理得很好的人,一定是情商很高的人。
那么,这样的人,他自己真的很舒服么?
如果说,自己舒服别人也舒服,那真的就是情商高了,毕竟自己不舒服了,而别人却很舒服或者自己舒服,别人却很不舒服,这终归是不那么让人愉悦了。
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人违背自己的本意,去阿谀奉承,虽然别人舒服了,但自己未必有那么舒畅。有时候,在与别人的争吵中,哪怕当时自己似乎是赢了,可事后又有点愧疚的感觉,那又谈何开心呢?
其实,大多数时候,在关系中,相处得如何,换个角度来看,那是因为我们遇到了匹配的人或者不匹配的人。
(一)关系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待关系的模式,换言之,在从小和父母或者其他身边的人互动的一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式,这种模式相对而言是稳定而长期的,而且一但形成很难改变。
哪怕是我们学了再多的东西,看了再多的书,也很难轻易改变。
关系这词,有点抽象,毕竟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又能感受的到。就比如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忽然之间觉得他有点面善,似曾相识,感觉呆在一起就很舒服;而有时候,碰到另一种人,走到他身边,就觉得感觉不太好,甚至有种想打他或者马上抽身而去的感觉,和他呆在一起特别的不舒服。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也许是你遇到了和你的模式匹配或者不匹配的人。如果匹配的话,相处起来自然舒服,如果不匹配的话,就会自己不舒服或者别人不舒服或者两个人都不舒服。
所以,要想和别人相处舒服的话,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模式,以便来更好的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通常我们把这种内资安关系模式分成了几个类别。
为了更形象的表达,我们可以简单的把他们分成鸵鸟、蜗牛、袋鼠和斑鸠。
为什么要用这几个动物来表达?是因为通过这几种动物的特质,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人跟人相处时的关系模式。
(二)
关于鸵鸟,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就是碰到危险,就把自己的头埋在沙子里,我看不见别人,别人也看不见自己,有种掩耳盗铃的感觉。
这种类型的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当他们体验到消极的情感或者情绪的时候,比如羞耻感,就会倾向于逃避。但是鸵鸟又是非常有力量的,它奔跑起来的速度非常快,鸵鸟型的人觉得一件事应该是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就会就会非常快速地去执行,就有点像是在关系中,如果他认定了一个人,就会非常快速地去做一个决断。
那么蜗牛的话,相对来说它比较脆弱,是软体动物,所以它需要有一个壳,并且缺乏安全感,自然而然的他内心中很希望别人能够保护它。同时它走得比较慢,不过在慢的过程中,它还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走。所以在关系中间,这类型的人更希望的是别人能够去保护他,因为他自己的壳很软弱,一踩就碎,所以在这个时候他更需要的是一类能够保护他的人。
跟蜗牛对应的一类人,恰恰是袋鼠。袋鼠有一个口袋,它会把小袋鼠放在口袋里,然后带着它奔跑,所以袋鼠的特质是他会把很多人看成是需要他保护的人,同时心里总是有一种拯救的情结,这种拯救情结促使他看到脆弱的人,他就想把他放在袋子里来养育他,或者说去帮助他。很多人认为袋鼠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代表,可其实袋鼠也是充满攻击性的,我们看到网上有很多袋鼠跟人的拳击比赛,他的腿其实很有攻击力的,这是袋鼠的另一个最大特质,看起来温和,实际非常有攻击性,并且这种攻击性是隐性的。
最后一种动物型就是斑鸠。我们听说过一群袋鼠,一群蜗牛,或者说一群鸵鸟,但我们很少看过一群斑鸠的,因为斑鸠是很独立的。所以这种类型的人,独立且能力非常强,就有点类似于那种孤胆英雄,它似乎在关系中间好像是可以弄到更多的资源,我们都知道鸠占鹊巢,所以它会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说得直白些,斑鸠型的人更功利。所以在关系中,他们更能够发现对方提供给自己的价值有多少,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他去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去看这个人可以用,那么我们就用,这就是我们世俗上意义上的一种价值判断关系。
再从这几个特质来看的话,我们看每一个动物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斑鸠的话,很容易在关系中变成是对立的;蜗牛,就是类似于一种依赖关系;袋鼠,有点像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而鸵鸟的关系,则是封闭的。
所以不管怎么样来说,在关系里,如果我们想做到让自己感觉到舒服,也让别人感觉到舒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我们自己是什么内在关系模式,然后了解遇到的那个人是什么内在关系模式。
而在我们能够识别这个以后,我们就能够找到和我们匹配的人,或者是在了解各自的内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彼此的相处模式,最终达到比较匹配的状态时,我们的生活将充满着别样的体验。同时,这也会让我们感觉到生活中更舒服一些,毕竟我们不用去刻意隐藏自己,而是很真实的去应对所有的人际关系。我们也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而我们也不可能喜欢所有的人。
(三)
曾经,我跟一个好朋友之间的相处比较有意思。我身上有一些袋鼠型模式,我的好朋友身上有一些鸵鸟型模式。我跟他之间有一种竞争关系,他能力比较强,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游刃有余,如果他发展得很好,我甚至会有一些些妒忌,甚至内心中有一点点想法,这个想法是——他如果过得不好,那么我对于他来说我的价值就很高,那么在他特别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就会跟他在一起。当然我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段关系里,我无法确定我自己的价值,我的价值要通过照顾别人或者说被别人需要的状态下面才能够获得。所以我跟他之间关系更进一步的时候,反倒是在他落难的时候。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可以去很好地去跟他表达,并且我也告诉他,我有的时候很嫉妒他,有的时候对他会有一些不信任。
当他听到了以后,他告诉我,实际上有些时候他对我也是一样的感觉,有时候他取得一些成就时,会感觉到来自我的敌对情绪,他会感到有一些很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他想躲起来不见我。那个时候我们之间的相处是非常不舒服的。
但是当我主动把自己作为一个袋鼠型的感受真诚的表达给他的时候,我们之间的关系正式地进入了一段非常好的关系,即使是在竞争时我们也可以直接表达。所以我跟他之间就变成了一段可以相互滋养或者说是相互匹配的关系。
当我跟他从陌生变成朋友的过程中,其实直觉已经告诉了我这个人跟我很匹配,只是有时候我们会怀疑,会不相信这种直觉,并且会通过各个方面去验证直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真正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当我们对自己有了解了以后,直觉再加上我们理智的识别,在这处理关系的过程中,一定会让自己舒服,也让别人舒服,这时候自然而然的也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我们所说的高情商的人。
总而言之,在人跟人的相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系模式,每一种动物型的人跟别人建立的关系的方式是不一样,那么在关系中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模式类型,并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一些方法调整相处方式,从而找到匹配的、让彼此舒服的关系。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去深入了解并改变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ishuadw.com/xjly/14481.html